首页 > 信息资讯 > 行业信息
来源:杭州诚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2016-08-28
开车看手机,已经是老话题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部门对驾驶员开车接打电话的行为将处200元以下的罚款,并记2分处理。然而,很多司机对规定熟视无睹甚至心存侥幸,最终酿成惨剧。
调查显示:开车用手机比酒驾毒驾还危险
据调查发现,开车发短信的司机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慢35%,而酒驾反应时间慢12%,毒驾反应慢21%,从这个角度说,开车用手机比酒驾毒驾还危险!
上海警方抓拍开车玩手机一周查处30多起
最近,上海松江交警采用高清监控探头抓拍的方式,对开车使用手机的驾驶员开出了罚单。短短一周内,仅在三个车流量较大的路段,便查处了30多起开车用手机的行为。
人大代表建议“开车打手机”入刑
“开车打手机”行为让驾驶过程中充满隐患。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今年两会期间与另外2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递交议案,建议修订法律、升级管理手段,加大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力度,并考虑将其与酒驾违法行为一样入刑,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周洪宇表示,目前全球已有不少国家加大了对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除了传统罚款和扣分,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面临坐牢的惩处。
上海松江区严查“开车玩手机”的新闻,让不少人为之一震。都知道开车玩手机危害巨大,但通过高清摄像头取证并严肃查处,在全国并不多。有人大代表甚至建议把“开车玩手机”写入《刑法》,通过严刑峻法治理低头族乱象。这个建议,真的可行吗?你怎么看?
央视评论
智能手机进入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低头族越来越多、亲情在玩手机中渐渐疏远、个人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然而与其他副作用相比,开车玩手机所带来的安全危机,显然更具杀伤力。
严禁“开车玩手机”不存异议
司机低头看一眼手机,至少要用时3秒以上。按照车辆时速60公里计算,3秒钟时间内车辆已经行驶了50米。也就是说,这50米内司机完全处于盲驾状态,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危险。与此同时,玩手机时司机无法用双手把控方向盘,一旦出现危险,司机的个人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都会严重受限。
显而易见,开车玩手机危害明显。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也据此作出明确规定,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处以200元罚款并记2分。显然,危害众所周知,法律已作出明确规定,这一点专家和公众都不存异议。该管,但为何管不好呢?
现实生活中查处“开车玩手机”难度较大
伴随着过去十年间中国的私家车数量和手机数量呈爆炸性增长的态势,开车打手机的现象愈演愈烈。然而在执法中,各地的交管部门人手相对有限,仅靠有限的电子警察进行监控,致使违规行为得不到强有力的纠正,也让许多司机滋生了侥幸心理。
“执法困境”待解入刑需谨慎
毫无疑问,解决当前的执法困境,加大执法力度,力争做到每犯必究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办法。事实上,执法困境在中国存在,在世界上同样普遍存在。
“执法困境”是执法层面的问题,“入刑”是立法层面的问题。用立法手段弥补执法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问题得到缓解,却并非对症下药的做法。许多人从酒驾入刑中得到启发,认为入刑有利于震慑违法违规行为,这一点不假。然而,当社会生活中遇到难以管理的问题都从严刑峻法入手,管理压力小了,却未必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当然,在新加坡等国家,“开车打手机”入刑已经成为现实。各国国情不同,“开车玩手机”入刑也应当根据中国的国情,由法律界专业人士认真调研,并经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形成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离不开“科学立法”,同样离不开“严格执法”和“全民守法”。在立法和执法环节的全链条发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事实上,“开车玩手机”入刑的讨论,本身就是一次普法宣传。人们期待,执法部门拿出强有力的办法,公众能够提高安全行车的意识,让“开车玩手机”的恶习得到根本性的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