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4000-320-999
首页 > 信息资讯 > 行业信息

传有方法可“逃避闯红灯处罚”,别轻信!

来源:杭州诚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2012-11-20

公安部发布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以下简称“《新规》”)指出,自明年1月1日起,司机闯红灯一次扣6分。这一新的处罚规定立即引发广大车主热议,一些所谓可以“逃避闯红灯处罚”的方法也开始在坊间流传开来。这些方法是否靠谱?警方指出这些传言“不正确、无根据”,并对它们一一给予了评点。

传言一:越线后马上停车不会被拍

评  点:车辆冲出停止线后可分为三种情况

红灯亮时,如果车辆驶过停止线,电子眼会拍下第一张照片,此时,不管是前轮越线还是后轮越线,都不要动,一动就会被拍下第二张照片。假如车辆继续通过对面路口的停止线,则会被拍下第三张照片。只有这三张照片齐备才算闯红灯,因此,车辆越线后马上停下就没事,不会被拍,即使后轮过了线也不要紧,只要不压到对面路口的停止线,就不会被处罚。

不少司机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红灯亮时,刹车晚了,车子前轮已经冲出停止线,甚至是整辆车都已经冲出停止线,虽然赶紧把车停住了,但司机还是忐忑不安———有没有被拍,这算不算闯红灯?

路口遇红灯,车辆冲出停止线后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越线后继续行驶,毫无疑问,这属于“闯红灯”违法行为,根据《新规》,从明年1月1日起,当事司机一次性扣6分;

二是越线后马上停车,但前、后轮均已越线,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这属于“遇停止信号灯时,停在停止线以内或路口内”的违法行为,即通常所说的“越线停车”,要罚款100元、扣2分;

三是越线后马上停车,前轮已越线、后轮未越线,根据《新规》,从明年1月1日起,将不对这种情况录入交通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针对传言中的电子眼拍照问题,交警也进行了纠正:车辆经过红灯路口时,不管有没有越线,电子眼都会拍下第一张照片;如果前、后轮都越线了,会被拍到第二张照片;越线后继续行驶的话,间隔几毫秒,就会被拍到第三张照片。

“只有三张照片齐备,且照片中的车辆处于三个不同位置,才能认为该车辆‘闯红灯’;如果第二张、第三张照片中的车辆位置相同,说明该车在后轮越线后停了下来,属于‘越线停车’,不算‘闯红灯’。”

传言二:抠掉车牌上的小圆点可逃避电子眼

评  点:不管车牌上有没有小圆点,都拍得清清楚楚

注意观察每块车牌号,第一个字母后面都有个小圆点,它由稀土金属制成后镶上去,在光的感应下会产生微弱的供电子眼捕捉的微波信号,所以它的作用就是给电子眼对焦,只要用硬物将这个小圆点抠掉,就能使电子眼无法正常对焦,拍出来的车牌号很模糊,看不清。当然,抠下来的小圆点需妥善保存,以备车辆年检时用。

“车牌上这个小圆点的作用并非给电子眼对焦,而是一种防伪设计。对于现在的高清像素电子眼来说,无论真车牌还是假车牌,不管车牌上有没有小圆点,都能将号码清清楚楚地拍摄下来。”交警提醒,将车牌上小圆点抠掉的做法,属于故意污损号牌的违法行为,按照《新规》,从明年1月1日开始,这种行为一旦被查到,当事司机就要被扣12分,“在此提醒少数爱耍小聪明的司机,不要企图利用这些歪招来钻空子,以免偷鸡不成蚀把米”。

传言三:电子眼启动与红灯有3秒时间差

评  点:电子眼不存在时间差,红灯一亮就会抓拍

红灯亮起的瞬间,电子眼并没有同步启动,两者有3秒左右的时间差,所以在红灯亮起后两三秒内闯过去就没什么问题,因为电子眼来不及拍照。

这种说法不正确:电子眼与红灯同步工作,红灯一亮起,埋在停止线前后的感应线圈也同步通电,电子眼就会抓拍,所以不存在时间差,请广大司机不要有这种侥幸心理。为了抢那几秒时间差,司机往往会加速通过路口,而此时左右两侧的信号灯已经变绿,车辆、行人开始通行,这样就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安全隐患极大。

传言四:车速不在5~180迈之间,电子眼拍不到

评  点:电子眼的启动与车速无关

电子眼抓拍的适用车速为5~180迈,如果超出这一范围,车辆就不会被拍。所以,当车辆以不到5迈或超过180迈的速度闯红灯时,电子眼就“瞎”了。

对于这种传言,交警认为“毫无根据”,因为电子眼的启动、关闭是根据信号灯来切换的,与车速无关,只要电子眼正常工作,无论速度快慢,闯红灯都会被拍。

退一步说,即使这一传言是真的,又有多少实际意义?日常在市区行车,经过红绿灯路口时,想要将车速控制在5迈以下并非易事,而要让车速瞬间超过180迈也几乎不可能。

A车:冲出停止线后继续行驶,属“闯红灯”,扣6分。

B车:冲出停止线后停下,前、后轮均已越线,属“越线停车”,罚款100元、扣2分。

C车:冲出停止线后停下,前轮已越线、后轮未越线,从明年1月1日起不予处罚。

Copyright © 2007-2020 杭州诚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ICP备15029671-1号 浙ICP备15029671号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